近期,科技圈掀起一股“猫风”。通信企业、模组厂商、终端厂商都把目光聚焦在“Cat.1”上。Cat.1毫无征兆地“受宠”,俨然成为了科技圈,尤其是通信圈和物联网圈的“新晋网红”。据悉,一些芯片公司、模组公司分别发布Cat.1的新品。同时,搭载 紫光展锐春藤8910DM的广和通L610 LTE Cat 1模组顺利完成了 中国电信的 测试入库,是国内首个完成 运营商入库的国产芯Cat 1模组。那么,忽然“走红”的Cat.1到底是什么?为何如此受关注?
Cat.1“上位”
此Cat实际上并非彼“喵星人Cat”,而是英文Category的缩写,是类别、分类的意思。Cat.1的全称是LTE UE-Category 1,是 4G通信LTE 网络下用户终端类别的一个标准。
3GPP用Cat.1-20来衡量用户终端设备的无线性能,也就是划分终端速率等级。2009年,Cat.1-5被专门划分出来,面向于未来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类别。其中Cat.1上行峰值速率5Mbit/s,下行峰值速率10Mbit/s。
随着 5G的建设加速,各大运营商面临着2G/ 3G/4G/5G四张网络并行、四代用户兼营的运营挑战,从长远规划来看,实施2G/3G的退网清频并向4G和5G网络迁移在全球范围内已是大势所趋。
然而,传统2G网络依旧覆盖范围广、在网物联网用户数量庞大。同时,2G网络还涉及到许多实时性、移动性,需要一定带宽传输能力,甚至支持语音通信能力的应用场景,如车载、 移动支付、工业互联、老人机等。这是上、下行速率只有100Kbps级别的NB-IoT所无法满足的。
那么,由谁来填补2G网络退出后留下的空缺?同样面向物联网市场的Cat.1此时脱颖而出,其能够完美解决移动制式多代同堂的痛点。
Cat.1基于现有的LTE网络,完全复用现有LTE资源,不需要增加额外投资。而且,Cat.1芯片及模组的成熟度更高,成本非常便宜,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。同时,它适配于当前国内的4G网络,非常适合运用在对性价比、时延性、覆盖范围、通信速度有要求的运用场景。
大器晚成
LTE Cat.1不是一个新的技术,早在2009年发布的3GPP Release 8中就被正式定义了,但从确立标准到现在一直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。
加上在蜂窝物联网市场上近几年一直都是NB-IoT与eMTC在暗暗较劲,问世更早的Cat.1也因此没有得到多少关注。
据了解,NB-IoT与eMTC由于速率不同,应用市场也不同:NB-IoT适合智能抄表、路灯等低速率要求应用;eMTC适合电梯监控、可穿戴设备等中速率应用。
由于4G LTE运营商都是基于最低3GPP R8协议版本进行部署,若要使用eMTC势必要升级网络。结果,eMTC在国内发展并不好,而NB-IoT势头很猛,数据显示:截至2020年2月底,国内三大运营商NB-IoT连接数突破1亿。
这个时候必须有一个能替代eMTC的物联网制式。因此,Cat.1走向台前。
与NB-IoT互补
成本更低,在网络覆盖、速度和延时上均更有优势。那么,这是否意味着,Cat.1会替代NB-IoT?
有业内人士认为,两者在短期内将形成互补关系,Cat.1取代NB-IoT的可能性不大。首先,产业链花了多年时间布局NB-IoT,不可能轻易摒弃;其次,相比Cat.1,NB-IoT产业链相对成熟;第三,从标准的制定而言,Cat.1更多地倾向于支持实时性、移动性,需要一定带宽的传输。NB-IoT成本很低,部署很灵活,支撑的是1Mbps以下市场的需求。
但从长期看,NB-IoT的地位被弱化,市场份额被Cat.1侵蚀是难以回避的现实。根据Counterpoint IoT的最新研究,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的出货量在2018年同比增长了79%,其中包括了共享单车、智能电表、智能烟雾报警器等新型运用场景。2025年,全球物联网蜂窝连接数将突破50亿大关。再看向国内,随着2G、3G逐渐向4G转网,未来3-5年,Cat.1或将是蜂窝物联网主要的通讯制式,这也意味着Cat.1面对的将是千万级甚至是亿级的市场。
随着三大运营商加速2G/3G退网转4G,运营商们开始积极引导行业用户使用NB-IoT和Cat.1终端模组。近日有媒体报道称,搭载紫光展锐春藤8910DM的广和通L610 LTE Cat 1模组顺利完成了中国电信的测试入库,是国内首个完成运营商入库的国产芯Cat.1模组。
集团主营:品牌宣传,法律服务,工商注册,SEO推广,企业报税,网站建设,新闻推广,SP证申请,ISP申请,专利申请,商标注册,总裁云管家,CRM客户管理,SEO优化,记者采访,呼叫中心证申请,IDC许可证,ICP许可证,投融并购,宣传片拍摄,企业通信